用CBCT测量颌骨密度

2023 年 3 月 21 日

种植修复成为主流技术以后,对颌骨密度的关注骤然提高,关键是以下几个方面

  1. 植入步骤因骨密度而变

  2. 骨密度与骨增量方法密切相关

  3. 骨整合时间因骨密度而变

  4. 成功率与骨密度相关

从下面的CBCT3D图像上大家说能看到,骨密度呈现下颌高于上颌,前牙区高于后牙区的规律,不过在个别位点完全可能出现例外。

按照颌骨密度我们知道可分为4类。依次是

  • 1类骨:骨皮质90%,骨松质10%

  • 2类骨:骨皮质60%,骨松质40%

  • 3类骨:骨皮质40%,骨松质60%

  • 4类骨:骨皮质10%,骨松质90%


但事实上这个分类对临床没有指导意义,不过从CT上我们可以大概分析骨皮质的厚度,那么这个还算有用,但是颌骨形态可没有这么标准!

终于有人从手术中的手感出发总结一下,见下图。不认得英文,我标一下,第一是橡木、栎木、枫木,第二是松木、云杉木,第三是轻木,第四是泡沫聚苯乙烯。估计是木匠出身!

到了CT时代,终于有客观指标了,那就是CT值。CT值是CT图像中各组织与X 线衰减系数相当的对应值,以水为0 值,最上界骨的CT 值为1000 ;最下界空气的CT值为-1000 。目前绝大多数的CT扫描机均具有1000或2000以上的变化范围。CBCT标出的CT值不是很精确,但是指导骨密度分类还是绰绰有余的。

多年的种植手术经验中,我发现I类骨临床上极其少见,II类上限也就到头了,所以,大家简单地记III类骨的上下限就够了,就2个数,350-850,在这个区间是中等密度,超过850属于II类,是高密度,低于350属于IV类,手术要小心了。


© bingq 2021 - 2024

email:1024347665@qq.com

京ICP备150598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