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数字化的全景图和风向标丨第六届中国数字化口腔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陈江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李江教授在致辞中均表示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一定会对未来口腔医学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头部外企视角:在中国口腔数字化浪潮中,积极调整市场和发展策略。
Envista&Nobel公司许邦达先生和3shape朱凌剑先生作为头部外企代表介绍了当今数字化口腔浪潮中,头部外企在面对我国数字化口腔发展中应做出的策略和市场应对调整,许邦达先生强调只有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本土化率高才是真正实现产品的本土化;朱凌剑先生阐述了数字化2.0时代是广度和深度的发展,聪明的外资企业应该专注于如何为行业创造价值,3shape未来将着力完善口腔数字化生态链整合。
宁波频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谢小甫先生、秦皇岛爱迪特科技有限公司李洪文先生,以及珠海云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宋楠先生则作为国产口腔医疗企业的优秀代表,对口腔数字化技术创新驱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阐述,谢小甫先生介绍了口腔数字化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和数据平台的结合方式,以及对于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李洪文先生从材料厂商的角度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以及加工环节当中的应用要点;宋楠先生则分享了数字化创新具体是如何推动医疗发展和服务的。
松柏投资陈广先生、朗玛峰创投谈文龙先生,以及浩悦资本骆宾海先生作为投资人代表,分别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对于医疗行业投资策略的影响和作用;奥琦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孔令博先生则从数字化技术对餐饮行业的变革驱动出发,提出未来数字化技术对口腔行业发展的可能影响;川流投资吕罡先生和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宋锡滨先生则分别阐述了材料科学发展对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天津市口腔医院张健副院长从口腔医疗端出发,分析了当前新形势对于口腔种植的影响和口腔种植医师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北京大学周永胜教授针对“数字口腔修复的创新研究与进展”进行了分享,其中包括数字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数字化印模、数字化四维美学设计与实现、可摘局部义齿智能设计与仿生制造、数字化全口义齿,以及颌骨缺损赝复体设计与制作中的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如数字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设计方法,将其应用在前牙美学重建中能够显著提高医患沟通效率及治疗效果的可预期性。
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白石柱教授进行了题为“未来已来,乘口腔数字化东风前进”的分享,强调了在数字化设备和软件的基础上,数字化的思维方式同样重要。此外,白石柱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在临床工作和研究中对于数字化技术的切身感悟:从专业知识与思维出发,以精确实现个性化优化方案为目标、程序化以终为始的治疗流程,能保证获得可预测的持久的疗效,并为口腔医学带来广阔的前景。
烟台市口腔医院柳忠豪院长分享和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在美学区精准种植中的应用,他指出数字化技术的关键与核心是术前设计,美学区病例通过详细的术前数字化美学设计能够保证获得精准、稳定和长期的种植修复效果。关于美学区种植中如何获得确切的软硬组织增量效果仍需我们不断进行探索。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蔡志刚教授分享了以咬合为导向的颌骨缺损修复重建,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发展经历了从保存性功能外科(切除肿瘤)到修复性功能外科(重建外形)最后到咬合为导向的功能外科(恢复功能)的发展。在颌骨缺损的修复中,影响种植修复率的因素有:①牙槽骨高度不足;②移植骨位置不佳;③移植骨骨质量问题;④移植骨周围软组织、特别是附着龈的问题;⑤肿瘤、费用、治疗周期等问题。蔡志刚教授分别针对以上因素通过病例分享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并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在颌骨重建中的重要应用。
学术嘉宾:周永胜、白石柱
学术嘉宾:柳忠豪、蔡志刚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黄定明教授指出应用显微根尖手术治疗难治性牙髓源性上颌窦炎时,其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复杂的上颌后牙区解剖结构,数字导航技术是克服上颌后牙根尖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手段,黄定明教授通过六类具体的牙髓源性上颌窦炎根尖手术病例分享,阐述了数字导航的具体应用优势。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陈卓凡教授分别对改良扫描杆应用、扫描路径优化、模型扫描精确度比较、扫描杆形态对数据处理的影响这四个数字化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总结出传统开窗印模仍然是无牙颌种植印模的金标准。对于口内扫描与口外扫描,陈卓凡教授指出:口内扫描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基础上也可以应用于无牙颌种植病例,以“增加特征性识别位点”为基础的各类辅助技术可以提高口内扫描精确度;口外扫描患者的舒适度高、技术敏感性低,常规应用于临床仍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不足在于需要配合口内扫描获取软组织信息。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施斌教授在分享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骨增量技术时指出其优点有:数字化技术能够助力骨增量简化手术步骤、减少创伤、获得可预期的成骨效果;数字化技术能够助力多种骨增量方式,在各类骨缺损的应用中显示出优势。因此施斌教授认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是未来骨增量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杨雪超教授进行了题为“动静皆宜——导航根尖手术的临床探索与实践”的分享,指出具有就位指示窗的根尖手术导板利于术中监控导板就位及贴合程度,保证定位及开窗截根的精确性。同时,临床案例也体现出动静态导航技术均能提高根尖切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静态导航可显著提高术者的椅旁操作效率,而动态导航对经验不足的医生更有帮助。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赵克教授分享了AI爆发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赵克教授总结道:数字化似乎是修复学道路上的捷径,但它仅仅是技术,而非主宰,扎实的修复基本功及正确的治疗理念必不可少;我们需要对医学与人文有所敬畏。
本次大会主席、CSDDI会长、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刘峰教授分享了中国口腔光学数字印模临床应用调研和现场评测结果及相关思考,该调研报告于2022年12月28日正式在线发布,本次调研结果显示:①我国口扫普及率整体接近欧美,但发展水平不平均;②“购置成本”与“不会用”是限制口扫推广的主要因素;③进口品牌市场占有率高,优势品牌性能表现优异;④自主品牌发展迅速,部分品牌性能表现优秀;⑤电脑硬件设备、数据存储等对设备应用效果影响较大;⑥部分品牌存在人员配合等问题,对结果产生较明显影响。
该报告提出了对未来数字印模发展方向的预测:①扫描速度、扫描精度、扫描深度进一步提升,满足临床使用需要;②无线技术目前在少量品牌应用,优势已被临床医生接受,有望逐渐普及到更多品牌;③单一设备获取足量扫描信息或将成为发展方向,减少多种设备拟合的繁琐操作;④个性化软件功能设计逐渐成为品牌推广亮点,被专业医师认可的设计将成为软件功能标配;⑤海量数据保存、管理已受关注,云处理、本地云等架构处于尝试、初期应用阶段;⑥国际头部品牌优势依然明显,国产品牌快速发展奋起直追,未来可期。该报告也同时提出了关于行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建议:①政策层面:应为数字化诊疗提供政策保证;②产业方面:寻求技术突破,开展差异化竞争,打造数字化生态链、生态圈;③医疗机构层面:构建适合中长期发展的数字化环境;④专业人员层面:吸纳数字化发展趋势,拥抱数字化浪潮;⑤高校层面:将数字化内容纳入学历教育;⑥行业协会、学会层面:建立专家共识,制定行业指南,加强规范化培训。
学术嘉宾:黄定明、陈卓凡
学术嘉宾:施斌、杨雪超
数字化技术在上颌窦提升、咬合重建、颌骨重建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能够在复杂病例中显著提升治疗精度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满毅教授分享了自然头位和取骨植骨的临床运用,当使用传统自由手进行侧壁开窗时,由于开窗边界难以确定,存在损伤侧壁血管的风险,且下界距离窦底过近,存在侧壁骨空间维持能力减弱等问题。而使用侧壁开窗导板时可根据分隔开窗导板大小来确定侧壁开窗的范围,避免上述风险。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牟永斌教授分享了数字化技术在种植咬合重建中的应用。通过回顾咬合重建的概念,他指出咬合重建强调了颌位的确定、颞下颌关节状态检测与诊断,以及牙齿接触形式的识别这三个方面。牟永斌教授通过两例复杂的咬合重建修复病例,分享了具体的数字化技术在咬合重建病例中的优势,如电子面弓在采集患者个性化咬合特征参数方面,以及虚拟𬌗架在咬合关系匹配和美学设计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郭峰教授分享了全过程引导联合穿支皮瓣技术在颌骨重建中的应用——高精度数字化颌骨重建之湘雅经验,郭峰教授分别讲解了高精度数字化导板在单一缺损创面的覆盖与塑形、单一大型缺损创面的覆盖、单一缺损创面覆盖与死腔充填、洞穿缺损创面覆盖与死腔充填、多处缺损创面覆盖与死腔充填这五种临床场景中的具体应用。
德倍尔口腔张振生医师分享了全程数字化单颗即刻负重病例操作流程要点,通过一例即刻负重的病例向我们展示了数字化流程对种植及修复的可预测性。具体来说,数字化技术可将整个工作流程分解,观察手术计划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通过DICOM和STL文件之间的匹配,还能提前对牙槽骨进行三维评估,并对未来修复体进行术前设计。使用全程数字化工作流程既缩短了即刻负重种植的整体治疗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保证种植及种植支持修复体制作的准确性,以及保证了治疗过程的高度标准化。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潘永初教授分享了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的正畸未来,详细讲解了数字化活动矫治器、数字化固定矫治器、数字化辅助矫治器、数字化复诊监控和数字化保持的临床应用情况。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陈亚明教授分享了全瓷美学修复材料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瓷材料根据成分可分为玻璃基陶瓷、多晶陶瓷和树脂基陶瓷,玻璃基陶瓷分为长石质瓷和玻璃陶瓷,多晶陶瓷中的氧化锆陶瓷可分为传统氧化锆陶瓷和高透氧化锆陶瓷,树脂基陶瓷具有与复合树脂及牙本质类似的弹性模量,制作后牙嵌体时可降低牙齿折裂的概率。临床上影响全瓷材料选择的主要性能参数为:弯曲强度、半透明性和弹性模量。指南提出,用于制作前牙瓷贴面的材料有玻璃基陶瓷和高透氧化锆;用于制作前牙和前磨牙全瓷冠的材料有玻璃陶瓷、常规氧化锆和高透氧化锆;用于后牙𬌗贴面的全瓷材料有玻璃陶瓷、树脂基陶瓷和氧化锆;磨牙全瓷冠的材料有常规氧化锆和高透氧化锆。后牙嵌体和高嵌体需谨慎使用弹性模量过高的全瓷材料,可选择玻璃陶瓷和树脂基陶瓷。
学术嘉宾:满毅、牟永斌
学术嘉宾:郭峰、张振生
学术嘉宾:潘永初、陈亚明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撒悦副教授通过分享了一例数字化助力多学科联合治疗的前牙美学修复病例,讲述了数字化技术在方案设计、分析和数字化修复体制作,以及在多学科联合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柳大为副教授进行了题为“儿童青少年颜面不对称畸形的数字化三维诊断”的分享,对于儿童青少年颜面部的不对称,目前模板类的诊断评价方法有一定的临床提示意义,未来自动定点,以区域诊断颜面部不对称,以及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产生的临床易用指标,可能为诊疗设计与结果评价提供基础。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黄江勇副主任医师分享了一例数字化导板应用于复杂形态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病例,该病例通过使用开窗导板,顺利完成了术中上颌窦腭侧开窗,并实现了同期种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王新博士分享了“以终为始,仿生赋美——数字化镜像技术助力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通过对28个病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采用数字化镜像技术的种植病例,在6个月后水平向骨的变化为0-0.92mm,垂直向骨量变化为0.61mm,唇侧骨体积变化为7.55-13.66mm3;牙龈缘和牙龈乳头垂直向的变化为0.03-0.38mm,水平向的软组织变化为0.46-0.70mm。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史俊宇副教授分享了数字化技术辅助下颊侧骨板缺损位点微创即刻种植,颊侧骨板缺损位点的牙分类有三种:①牙龈无退缩、颊侧骨板完整;②牙龈无退缩,颊侧骨板开裂;③牙龈退缩、颊侧骨板缺失。数字化辅助提升颊侧骨缺损位点即刻种植的临床收益包括获得更理想的修复体穿龈形态、更理想的美学效果和更低的生物学并发症。
北京极简一站式口腔医院罗志强医师带来了题为“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的数字化破局”的病例分享,该病例在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上下颌均采用了氧化锆材料的种植修复。
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俞懿强副教授分享了四维虚拟牙科患者引导的数字化全口咬合重建。四维虚拟患者是实现同一患者多模态数据同时间同空间的结合,不仅可完整呈现颌面部软硬组织的三维美学信息,而且可真实展示了患者实时个性化的下颌运动,其关键点是评估颞下颌关节的盘髁关系及功能状态,以及患者静态和动态的咬合关系。四维虚拟患者的构建能够增加虚拟设计效果的可预期性,提高美学设计和咬合设计的精度,为患者提供以美学和功能为导向的精准修复。
牙博士集团吕昊昕医师分享了“数智全局——种植重建”的病例,通过详细地术前评估、构建虚拟患者、种植导板设计等方式完成了一例高难度种植病例。该病例的完成主要基于临床医师的数字化思维,在正式种植修复前我们首先应设立一个虚拟的治疗目标,随后在每一步操作中采用数字化的手段完成。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赵伟医师分享了以终为始——数字化技术在美学区种植治疗中的应用,通过详细地临床病例分享,赵伟医师分享了数字化技术在具体的术前检查及评估设计、理想的种植体三维位置、种植体周骨组织量、软组织质和量,以及修复流程方面的作用。
青年嘉宾:撒悦、柳大为、黄江勇
青年嘉宾:王新、史俊宇、罗志强
青年嘉宾:俞懿强、吕昊昕、赵伟
在第六届中国数字化口腔学术研讨会中,刘峰教授、陈亚明教授、满毅教授共同发布了《中国口腔数字化——从临床技术和病例精选》一书。该书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为我们展示了口腔数字化理念和技术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
黑格科技发布了一套完善的椅旁数字化诊疗解决方案,包括3D可视化会诊、UltraCraft Chairside系列椅旁设备,以及丰富多样的3D打印产品,如3D打印的牙龈及义齿、All-in-one导板等。
Envista&Nobel公司发布了X-Guide 3D实时动态种植导航,其通过X-Eye防干扰蓝紫光、X-Corner追踪技术、X-Mark虚拟标记技术、X-Point可视化专利四项核心技术实现当天一站式数字化精准种植的引导。
爱尔创公司发布了最新的椅旁氧化锆解决方案,以魅影GT氧化锆材料为核心,搭配椅旁FLNT高性能切削设备和牙科烧结设备形成,大大简化了椅旁操作流程。魅影GT氧化锆材料是一款多层渐变的生物功能型氧化锆,10-25mm层厚、VITA16色可选择。高性能切削设备和牙科烧结设备可助力实现高效和高美学的椅旁修复效果。
雅客智慧创始人王利峰博士带来了基于AI辅助下的自主式口腔手术机器人,该种植机器人应用了其自主创新研发的数字化口腔种植设计软件,这款数字化口腔种植设计软件具有数据重建、数据配准、牙冠设计、植体规划、导板设计、手术流程仿真以及术后评估等功能,能够准确快捷地帮助医生做好术前规划,提高医患沟通效率,术后即时评估种植精度,做到数据量化,更快捷、更准确、更直观。
-Day2-
《中国大陆口腔用口内光学扫描系统应用现状调研与评测报告2022》
相关阅读:
《2022中国大陆口腔用口内光学扫描系统应用现状调研与评测报告》重磅发布!
商务合作:刘先生 13521808316
『口腔科普小今』 是《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面向大众开设的口腔健康教育平台。在这里有一位靠谱的“小今医生”,希望用说白话、接地气的方式轻松愉快地传播普及口腔医学专业知识,提供权威、准确、实用的口腔健康信息。点击关注我们,有眼光!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