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正畸后的稳定?

2023 年 4 月 26 日

正畸后复发几乎是100%的,只不过我们尽量把牙齿不齐等复发的问题限制在患者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保持和矫治技术同等重要。

赫赫有名的Hawley保持器发明者Hawley说:谁要能帮我把矫治后的正畸保持的工作接手过去,我就分一半治疗费给他。

根据Proffit的肌肉平衡理论:牙齿最初始的位置是最稳定的位置,也就是说,矫治后牙齿的位置距离初始位置越远越容易复发


01
矫治之初即考虑保持和稳定

正畸的稳定保持,不是简单的保持方法问题,更多的是诊断问题,很多矫治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诊断错误,把牙齿的最终位置放在肌肉不平衡的位置上,势必会导致复发。因此矫治计划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到保持和稳定。不能放到矫治后再说(那基本上就是在亡羊补牢)。牙齿最稳定的位置是初始位置,过度唇倾前牙或者过度内收前牙,破坏了唇肌、舌肌和咬𬌗力三者之间的平衡。因此矫治后,下前牙偏离初始位置越远,越不稳定,越容易复发(图1)。

图1 下前牙排齐后与初始位置的关系


02
下前牙不齐——最常见不稳定因素


正畸治疗后最常见的不稳定因素是下前牙不齐,主要原因是牙弓变窄,尤其下颌尖牙宽度减小。Burke研究发现:在矫治过程中尖牙宽度通常增加0.8~2.0mm,在矫治结束后,尖牙宽度减小1.2~1.9mm。就是这一张一缩导致了下前牙很容易不齐。


解决方案:

(1)临床矫治过程中,尤其到了钢丝塑形阶段,要注意弓丝前部弧度形态,维持尖牙宽度不变。

(2)调整下前牙近远中倾斜角度(冠近中,根远中),使下前牙牙根宽度大于牙冠宽度(图2)。

图2 调整下前牙近远中倾斜角度


(3)修正下前牙弓丝前部形态,使之略平。矫治结束后,下前牙形成平缓状,后期下前牙自然恢复弧度形态,由此增加了前牙牙弓长度,防止前牙拥挤复发。


03
牙周纤维


牙齿正畸移动后,牙周膜改建需要3~4个月,牙周膜内的纤维改建需要4~6个月,邻牙之间的越隔组纤维改建需要232天。正是纤维组织的迟滞改建过程使得扭转的牙齿很容易复发。嵴上环切术是值得推荐的好方法(图3)。


图3 嵴上环切术示意图


04
邻牙之间的挤压力


邻牙之间如果是点接触,尤其那些倒锥形态的下前牙,彼此之间点状接触,有时候伴随牙龈萎缩。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前牙不齐。


解决方法:下前牙做适当的片切,关闭邻牙间隙使之成为面接触。如此获得稳定的排齐。


05
下前牙骨壁


华盛顿大学研究了下前牙排齐稳定性和下颌骨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下前牙骨壁越薄,下前牙拥挤越容易复发。


解决方案:下前牙舌侧固定保持(图4)。


图4 下前牙舌侧固定保持


06
拔牙间隙


循证医学研究发现“拔牙间隙的邻牙牙根角度与保持效果无关”。


07
复发与矫治后咬𬌗关系


矫治后咬𬌗良好程度和后期复发同样无关。也就是说:不管矫治效果如何,该复发的还得复发(图5)。

图5 矫治后咬𬌗复发


08
智齿的问题


临床总有成年患者说:“大夫,我前牙之前很齐,后来长智齿了,前牙就被挤歪了。”通过曲面断层片检查看到智齿近中阻生,立刻感觉到患者说的真对。但循证医学研究发现:前牙排齐稳定和智齿阻生没有相关性。也就是说,两者没关系(图6)。

图6 智齿的影响




本文摘编自《现代口腔正畸技术与临床思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仅作为分享参考,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请理性阅读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 bingq 2021 - 2023

email:1024347665@qq.com

京ICP备150598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