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诊所拔牙后20天不消肿,拍片一看,牙医不淡定了!

2023 年 4 月 30 日

做中国最值得信赖口腔科普

  助力您寻找靠谱的口腔医生 



李女士(化名)因拔两颗智齿,惹上了麻烦


据李女士回忆,因为自己的智齿反复发炎,自己便想到拔掉它。



20天前她在家附近找了一家小诊所,让诊所里的医生拔除了自己的右下智齿。


拔牙后又肿又痛本来很正常,刚开始,李女士也是这样想的。


谁知几天后,拔牙后的下后牙区肿痛丝毫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在其他医院行抗感染治疗后依旧未见好转,于是来到人民医院就诊



医生在检查时发现,李女士的右面部稍肿胀,开口度、开口型正常,右下智齿拔牙创面红肿,压痛,未见脓性分泌物,咬合关系尚可。


看起来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随后为李女士拍的口腔科全景片显示——


她的右侧下颌骨内有一长形高密度影


(箭头所示为金属异物)


经影像学检查确认,李女士的右下智齿拔牙创口内有金属异物滞留!


原来让李女士拔牙后一直肿痛不退的“罪魁祸首”,就是残留在下颌骨里的一根长型金属异物。


石健医生立即将这一检查结果告知李女士,并明确告诉她,必须手术取出滞留的金属异物。



做好相关术前准备,医生为李女士进行异物取出手术。


医生将李女士的下牙槽、舌、颊神经阻滞麻醉后,切开、翻瓣,充分暴露术区,根据CBCT(锥形束CT)定位,用超声骨刀增隙,暴露金属异物。



找到并取出金属异物后,搔刮拔牙窝,清除肉芽组织,最后缝合创口。

而这枚取出来的长约1cm金属异物,医生们再熟悉不过,它是一段折断的牙挺尖端,而牙挺是撬取智齿的常用工具。



1
异物存留可能引起感染


器械分离,如不及时取出器械而留于体内,异物存留可能会引起颌面部感染,这也是李女士20多天以来,拔牙创口一直未愈合,抗感染治疗均无效的原因。


2
影像检查很重要


借助影像检查可定位异物,术前确定异物个数、性质、所在位置的深度及其周围血管、及神经等重要组织的位置关系。方便术前设计好手术方案。



3
注意保护神经、血管


异物取出过程要格外注意保护下牙槽神经、血管,尤其这是有锐角、锐边的金属异物,避免取出异物时造成二次损伤。


4
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再次告诫广大患者朋友们,拔牙后持续肿痛别盲目打消炎针,一定要到正规有资质的门诊检查清楚再行治疗。


很多人心中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是不是所有人的智齿都需要拔掉呢?


当然不是!

有部分人的智齿是可以萌出到正常位置并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的,这部分智齿可以行使良好的咀嚼功能,是不需要拔除的。

 这6种情况需要拔除智齿 



  • 蛀牙:如果智齿蛀牙,除了简单的咬合面不深的蛀牙可以补之外,那些邻接面蛀牙,需要很好的技术,以及蛀的很深,甚至需要根管治疗的,我们建议拔除,杜绝后患。
 
  • 侵犯邻牙:通常患者不自知,而由牙医以X光线诊断得知。通常智齿萌发的空间不足,而会倒在第二大臼齿上,因而造成第二大臼齿清洁不易,甚至是牙齿部分吸收的现象,造成患者不舒适或牙疼。
 
  • 空间不足:智齿在人类的演化史上是属于消逝状态。因此牙弓也越来越小,空间不足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以萌发的时候最能感觉到肿胀、疼痛感。很多人就是因为不能忍受这种疼痛感,而决定拔掉智齿。
 
  • 清洁不易:由于空间不足的关系,智齿长得歪七扭八,因此常造成清洁牙齿的困难,以致发生蛀牙的现象。
 
  • 没有对咬牙:前面提过,不是每个人四个智齿都会长齐的。所以,智齿的对面,如果没有相抗衡的智齿来对咬的话,有时会发生智齿过度萌发,进而影响咬合。
 
  • 阻生智齿:通常这是最讨厌的一种,牙医会觉得很难搞定,但病人却不一定有感觉,因此忽略了。这一种类型的牙齿,通常会埋在齿槽骨的里面,如果会痛,或是诊断会有病灶发生的时候,就需要拔除了。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本平台会及时做出处理。

口腔科普网

10万牙医关注的平台

❶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❷ 本公众号现对外寻求合作
(微信号dentalcom)2485561938@qq.com

公益科普、口腔知识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阅读更多资讯



© bingq 2021 - 2023

email:1024347665@qq.com

京ICP备150598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