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可导致味觉和嗅觉受损?| 最近的研究

2023 年 5 月 24 日



牙周炎可导致味觉和嗅觉受损


丹麦和美国的一项联合调查研究显示,牙周炎与味觉和嗅觉的受损有关,这种关联可能是由口臭介导的。该论文2023年4月28日在线发表于《口腔疾病》(Oral Dis)杂志。
为调查牙周炎与味觉和嗅觉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多中心调查研究,在丹麦奥胡斯大学、爱荷华大学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进行了1239人的相关调查,纳入的研究数据通过数字调查收集。调查对象自行报告是否存在牙周炎,以及对味觉和嗅觉的感知情况,并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测量,混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收入、教育程度、口干、新冠肺炎、吸烟、体质指数和糖尿病。
研究结果显示,牙周炎对味觉受损的总影响比值比为1.56(95%可信区间为1.02~2.09),其中23%由口臭介导(比值比为1.13;95%可信区间为1.03~1.22)。此外,自我报告的牙周炎患者嗅觉受损的几率高达53%(比值比为1.53;95%可信区间为1.00~2.04),其中口臭介导占21%(比值比为1.11;95%可信区间为1.02~1.20)。(杨帆编译)

原文:Self-reported periodontitis association with impaired smell and taste: A multicenter survey



治疗口腔扁平苔藓
局部使用氯倍他索需谨慎


瑞典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接受间歇性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约20%出现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肾上腺功能不全,临床医师必须意识到此风险。该论文2023年4月27日在线发表于《口腔疾病》(Oral Dis)杂志。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这可能会诱导肾上腺功能不全。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来调查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局部使用丙酸氯倍他索治疗后的患病率。该研究选取了3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这些患者接受了长期(>6周)0.025%丙酸氯倍他索凝胶的治疗。停用氯倍他索48小时后,通过测量晨起血浆皮质醇来评估肾上腺功能。血浆皮质醇<280nmol/L的患者,进行促生长素刺激试验。
研究结果显示,27例患者完成了该项研究,其中21例患者(78%)的血浆皮质醇≥280nmol/L(范围280~570nmol/L),6例患者(22%)<280nmol/L(范围13~260nmol/L)。这6例患者中有5例接受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2例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肾上腺功能不全(皮质醇峰值150nmol/L和210nmol/L);3例患者出现了轻度肾上腺功能不全(皮质醇峰值350~388nmol/L)。(杨帆编译)

原文:Topical clobetasol treatment for oral lichen planus can cause adrenal insufficiency


牙髓显微外科手术
动态导航系统准确性可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孟柳燕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牙髓显微外科手术(EMS)中,动态导航系统(DNS)具有高准确性。在短期随访中,DNS指导下的EMS成功率与医师徒手操作的EMS成功率接近。该论文2023年5月6日在线发表于《牙科学杂志》(J Dent)。
该研究共纳入了9例需要行EMS治疗、符合条件的患者,这些患者接受了DNS协助下的截根术和根尖切除术。研究人员使用DNS软件将术前计划的虚拟手术路径和术后的锥形束CT影像进行叠加。根据截根手术的截面位置、根尖位置和切入角度,以及根尖的切除长度和切入角度的偏差来评估DNS的准确度。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共纳入9例患者的11颗牙齿(12个牙根),截根的截面位置、顶端位置和切入角度的平均偏差分别为1.05mm、1.2mm和6.24°;根尖切除的长度和角度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46mm和4.9°。不同的牙齿位置观察到明显差异,后牙截面和顶端位置的偏差明显小于前牙(P<0.05)。在牙弓类型、手术路径方面未见显著差异(P>0.05)。8例患者在术后一年半接受了随访评估,临床和影像学评估显示成功率为90%(9/10颗牙齿)。(陈淑窈编译)

原文:Analysis of the accuracy of a dynamic navigation system in endodontic microsurgery: A p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颅面形态可能影响牙龈表型


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颅面形态所导致的牙性代偿可能会影响到下颌切牙的牙龈表型(GP)。该论文2023年5月5日在线发表于《安格尔正畸医师》(Angle Orthod)杂志。
该研究共纳入177例行正畸治疗前的患者(平均年龄为18.38±5.16岁),研究人员使用牙周探针、生物型探针和超声仪对受试患者的下颌前牙的角化龈(WKG)、GP和牙龈厚度(GT)进行临床评估。根据ANB角和SN-MP角的大小将受试患者分为骨性Ⅰ类、Ⅱ类和Ⅲ类骨面型三组,以及超发散型、正常发散型和低发散型。并测量受试患者下颌切牙的倾斜度(L1-NB)。重复临床和头影测量过程,用以评估检查者间和检查者内的可重复性。
研究结果显示,薄GP与骨性Ⅰ类、Ⅲ类骨面型的左下颌切牙(MCI)存在显著关联(P=0.0183)。在骨性Ⅲ类错𬌗畸形的患者中,L1-NB角随着表型厚度的减小而呈下降趋势。MCI的薄表型与正发散和次发散组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左侧:P=0.0009;右侧:P=0.00253)。WKG或GT与颅面形态之间没有发现显著关联。(陈淑窈编译)

原文:Effect of craniofacial morphology on gingival parameters of mandibular incisors




多因素引起种植体邻牙并发症



以色列的一项研究显示,与种植牙相邻的牙齿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中继发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种植体的良好理解和正确定位对于避免邻牙并发症至关重要。该研究2023年4月24日在线发表于《临床种植牙科与相关研究》(Clin Imp Dent Rel Res)杂志。
该研究旨在探讨后牙区种植体邻牙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研究者提取了进行后牙区种植体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数据。每6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收集种植牙的邻牙数据,并将其分为两组,即并发症组与对照组。进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以寻找并发症和所检查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该研究共纳入1072例患者,其中179例患者(16.7%)种植体邻牙出现并发症。继发龋的易感因素是吸烟(比值比为2.2,95%可信区间为1.3~3.8);牙齿断裂与骨质疏松症有关(比值比为8.9,95%可信区间为2.9~27.6),其中男性更容易发生牙齿断裂(比值比为2.8,95%可信区间为1.1~7.4);牙齿移位与种植体数量有关(比值比为16.5,95%可信区间为3.7~73.8)。此外,种植体数量越多,牙齿移动距离越大(P=0.002);种植体与邻牙之间的距离过近影响牙齿移动,距离过远则与龋齿有关(P=0.04)。(米思颖编译)

原文:Effect of posterior implant restorations on adjacent teeth and tissues: A case–control study




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第447期02版
★转载请获本公众平台许可


商务合作:刘先生 13521808316

【美学区软硬组织不足的种植修复】实操班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口腔科普小今 是《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面向大众开设的口腔健康教育平台。在这里有一位靠谱的“小今医生”,希望用说白话、接地气的方式轻松愉快地传播普及口腔医学专业知识,提供权威、准确、实用的口腔健康信息。点击关注我们,有眼光!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 bingq 2021 - 2023

email:1024347665@qq.com

京ICP备150598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