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冠延长术双导板的3D设计与制作
关注我们,每天都能收到这种好文章!
微信号:kqjy360
投稿邮箱:361687558@qq.com
作者:梁雪鸽,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刘琼,大连市口腔医院特诊科;任颂,徐晓宇,孙江,大连市口腔医院牙周科
牙冠延长术是通过手术方法降低龈缘位置、去除相应的牙槽骨、暴露健康牙齿结构,使临床牙冠加长,从而利于牙齿的修复或解决美观问题。前牙美学区冠延长术中,龈缘位置和形态往往难以精准把控,术前设计并制作手术导板,确定术中牙龈及牙槽骨切除量,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3D打印技术有助于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模拟操作,进一步完善精准、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本病例将报道1例通过3D打印技术获得牙冠延长术手术双导板,进行前牙美学区牙冠延长。
1.病例报告
患者,王某,女,42岁,因刷牙出血1年来诊。上颌前牙曾于外院行烤瓷冠修复,近1年来牙龈反复肿胀,刷牙出血。既往健康,否认系统疾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临床检查:开口度及开口型正常,关节区无压痛,开闭口无弹响。全口牙龈红肿,质地松软,探诊深度2~6mm,龈沟出血指数4,牙石指数2(图1,图2)。
12缺失,13-21、22-23为烤瓷修复体,冠边缘位于龈下1~3mm不等,破坏生物学宽度,叩痛(-),松动度(-)。诊断:慢性牙周炎;牙列缺损(12缺失);13-21、22-23不良修复体。治疗设计:拆除13-21、22-23不良修复体并制作临时修复体;牙周序列治疗:基础治疗阶段(口腔卫生宣教、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图3,图4);手术治疗阶段(基础治疗后2个月评估牙周状况,行13-23牙冠延长术);维护治疗阶段(牙周定期复诊维护,菌斑控制、口腔卫生宣教、必要时洁治);术后3~6个月修复科完成13-23冠修复。
1)牙冠延长术导板设计
将患者锥形束CT(CBCT)数据转换为DICOM格式,导入MIMICS17.0软件(Materialise公司,比利时)中;调整颌骨阈值重建上颌骨模型。导入激光三维扫描仪3Shape(3Shape公司,丹麦)口扫数据STL格式后,利用模型匹配功能使得三视图数据线稿与CBCT数据轮廓相匹配,形成软硬组织形态(图5A)。依据“粉白美学”原则前牙区牙冠修复模拟及龈缘形态设定(图5B)。导入工程文件进行牙龈导板制作,均匀扩大合适厚度,模型初步剪切与设计拔模(图5C,5D),便于导板顺利安放于牙齿。根据美学原则及平面参考,设计牙龈切除导板(图5E),依据生物学宽度原则边缘扩大3mm,进行牙槽骨切除导板设计(图5F)。
2)牙冠延长术双导板制作
设计制作模型后生成STL文件,输送到3D切片器软件,将其离散分层后进行数据化储存,形成G-Code格式。3D打印机Form2(Formlabs公司,美国)设置打印参数,将一层层的切片数据进行具象化,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层层堆叠,完成冠延长术导板模型制作,形成牙龈切除导板和牙槽骨切除导板(图6)。
3)牙冠延长术
患者含漱0.12%
修整牙槽骨并去除根面残余牙周膜纤维,形成正常的骨解剖形态,使其呈扇贝状与邻牙牙槽骨形成移行状态。清洁术区并修整龈瓣厚度,将牙龈轻轻加压使其复位,采用间断缝合法,安放牙周塞治剂。冠延长术后1周复诊,术区牙龈略红肿,缝线在位,愈合良好。
于修复科精修后,比色,CAD/CAM制作临时修复体,佩戴于患者口内。冠延长术后3个月患者牙周组织健康,牙龈形态、质地正常,龈缘位置稳定(图8A~8C)。冠延长术后6个月,10个月随访(图8D,8E)检查牙周组织健康,牙龈色粉质韧,牙龈形态、质地均正常,无探诊出血及深牙周袋;术后10个月上前牙龈缘位置稳定,进行上前牙永久性修复;冠延长术后12个月(永久性修复后2个月)复诊,患者牙周组织健康,上前牙龈缘平行对称,龈缘曲线协调,龈高点对称,龈乳头充盈完好(图8F)。
2.讨论
生物学宽度是指龈沟底到牙槽嵴顶约2mm距离,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冠方附着根面的结缔组织。牙冠延长术可降低龈缘位置、去除相应牙槽骨,暴露健康牙齿结构,重建生物学宽度,利于上前牙美学修复。临床上,修复体边缘位置应尽量放在龈上(0.5~1.0mm),前牙位于龈下但不超过龈沟深度1/2,冠缘距龈沟底>1mm。
本病例患者旧修复体边缘位于龈下1~3mm不等,长期刺激牙周组织,生物学宽度被破坏,前牙区发生牙槽骨吸收、牙龈增生等,需拆除原修复体,通过冠延长术方法重建生物学宽度,恢复健康牙周状态。术前设计冠延长术导板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精准度。传统导板手工制作,边缘粗糙,操作复杂,双侧龈缘曲线难以对称一致,且只能以牙龈组织进行定位,缺乏牙槽骨形态的详细了解。
3D打印技术制作冠延长术导板,弥补传统导板的不足,依据美学原则的同时充分考虑牙槽骨情况,术前CBCT了解颌骨解剖结构,个性化、精准设计,数字化设计与制作,导板材质均匀、边缘光滑、稳定性强。术前采集患者口扫及CBCT数据,并利用MIMICS17.0软件进行拟合获得三维重建模型,充分考量牙龈及牙槽骨等软硬组织情况,依据生物学宽度准确计算牙龈及牙槽骨切除量。
3D打印机利用光固化成型原理打印双导板采用牙支持式,其强度及韧性符合临床应用需求,固位力好,稳定性强,且消毒灭菌操作方便。双导板能精准定位牙龈及牙槽骨位置,减小手术创口,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及手术敏感性,提高患者舒适度。前牙区美学修复不仅是单纯牙冠的颜色、形态、质地“白色美学”,也应关注牙齿和牙龈的自然协调及牙周组织健康的“粉白美学”。
本病例依据生物学宽度原理及美学原则,将“粉白美学”指标体现在双导板数字化设计中,冠延长术更规范化、标准化。术前进行详尽的评估及设计,与修复科医生商定牙龈边缘位置及外展隙形态,力求制定临床可预测的个性化治疗计划。依据美学牙冠延长术的基本原理使牙槽骨嵴顶和牙龈缘向根方移动,实现延长临床牙冠的目的,同时保持正常生物学宽度。
手术关键点:①牙龈切口的设计应依据术后龈缘的新位置来确定,遵循牙龈生理外形;②牙龈乳头术中处理,一般应保证修整后的邻面牙槽嵴顶距邻面触点距离≤5mm;③附着龈宽度>3mm可采用定点切龈法,如≤3mm则采用根向复位瓣设计,最大限度保留附着龈宽度;④角化龈厚度≤1mm时避免术后牙龈易退缩;遵循生物学宽度要求,依据龈缘外形作相应的骨修整。若唇侧骨板或牙龈较薄时,应考虑减少去骨量;⑤龈瓣复位,龈瓣过厚影响术后龈缘外形,龈瓣过薄可能出现牙龈退缩。
术后的愈合与修复时机的把握亦很重要,大部分学者认为冠延长术后6~8周行永久修复,选择龈下边缘的修复类型时要慎重,防止破坏生物学宽度,修复体的设计与患者美学特点相协调。数字化导板设计过程中可能误差,CBCT伪影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图像质量影响导板系统的精确度。导板材料本身会受光照、温度、储存方式等因素的干扰;口扫数据和CBCT数据拟合时可能出现数据偏差;3D打印方式不同其精确度不同。
目前,选择光固化3D打印方式进行数字化导板制作工艺最成熟,应用最广泛。设计导板时选择的支持方式对手术精确性产生影响,牙支持式导板精准度明显优于骨支持式及黏膜支持式。患者口腔组织条件、张口度及依从性影响导板口内固位及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