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mmers提出了微创性、闭合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技术,简称为内提升术。该技术要点是在种植窝底部距离窦底1mm处,用专用骨挤压器如Osteotome,沿种植体植入的方向敲击挤压,利用产生的冲击力造成上颌窦底骨板骨折,提升上颌窦底的骨板及其黏膜。但该提升术式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将上颌窦底黏膜撕裂。建议的提升高度有限,通常为2~4mm,且患者术后称在冲顶过程中震荡强烈,感觉不适,RBH< 5mm时,这种方式受限。这种术式要求对窦嵴距在术前有精确的测量,CBCT测量的准确性保证了该术式的成功进行。
2mm是内提升的安全高度,通常无须植入人工骨粉,成功率较为肯定。56岁的男性患者,B4~7缺失,不吸烟,全身状况良好。数码全景片示B4、B5处骨量高度良好,B6、B7位点骨高度稍有不足(图1)。
图1 术前数码全景片
根据患者曲面断层片的影像,B6、B7位点的窦嵴距约为6mm,拟植入8mm的种植体,需要约2mm的提升。拟采用冲顶式上颌窦内提升术,为准确测量骨高度、窦黏膜厚度以及判断上颌窦内是否存在炎症等,采用CBCT进行了进一步检查。CBCT可以清晰显示上颌窦的黏膜厚度约1mm,窦腔清晰无炎症,牙槽嵴高度为6mm,是采用冲顶式上颌窦内提升术的理想病例(图2)。

术后数码全景片,见B6、B7提升了约2mm(图3)。术后3个月,完成最终修复(图4)。
图4 术后3个月,完成冠修复A.颊侧观;B.𬌗面观
当内提升高度达到4mm时,通常建议在种植窝的底部填入适量的自体骨碎屑或人工骨,保证种植体顶部新生骨的形成。由于提升的高度较高,术前的CBCT检查尤为重要。
67岁男性患者,A4、A6、A7缺失,不吸烟,全身状况良好。患者较早的数码全景片显示A6、A7缺失区域牙槽嵴高度最低处约为6mm(图5)。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要求手术创伤小,计划A6、A7采用行冲顶式内提升术,植入10mm长度的骨水平种植体。因此,术前进行了CBCT检查。
CBCT检查显示窦腔黏膜厚度约为1mm,窦腔清晰,无炎症,无分隔,适合内提升术(图6)。常规翻瓣,见牙槽嵴宽度可,采用慢速备洞,可以避免钻穿窦底黏膜,同时可以收集自体骨屑(图7)。

根据CBCT测量的骨高度,通过慢速备洞收集骨碎屑,并选择合适的窦提升工具(图8)。通过圆盘状提升器械提升上颌窦底,填入骨粉,植入种植体(图9)。

A.完成窦提升的种植窝;B.填入混合有自体骨屑的人工骨;C.植入种植体术后CBCT清楚显示种植体顶部有植入的人工骨粉,呈穹顶状,窦底黏膜完整,无破裂穿孔(图10)。
A.水平面观;B.矢状面观;C. A6冠状面观;D. A7冠状面观
对于双侧后牙缺失的患者,可以根据双侧上颌后牙区的牙槽嵴高度,一侧选择外提升,另一侧选择内提升。47岁男性患者,吸烟,全身状况可。A4~A7和B1~B7双侧缺失(图12)。
数码全景片示患者A区双尖牙区和磨牙区牙槽嵴高度均不足,B区仅是磨牙区牙槽嵴高度不足(图13),因此,A区选择外提升术,B区选择内提升术。种植术前,CBCT显示上颌窦结构,窦腔无炎症,黏膜厚度适中(图14)。A区完成外提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图15)。B6种植术前及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图16)。6个月后完成修复(图17)。




文摘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仅作为分享参考,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请理性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