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弓丝更换顺序、步骤与方法汇总
更多课程,进入牙e课堂查看
发展历程:直丝弓固定矫治器(Straight Arch wire Techniques)在方丝弓矫治技术的基础上,Sawrence F .Andrews于60年代起开始对正常牙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于1970年设计出了直丝弓矫治器,后又经Roth直丝弓矫治技术(1976)、Alexander 直丝弓矫治技术(1984)、Bennett-Mclaughlin 直丝弓矫治技术(1989)、Kesling差动直丝弓技术(Tip-Edg技术)(1987)等多位学者对Andrews直丝弓矫治器的设计进行了改良,使之进一步的简化。
原理:直丝弓矫治器(Straight Arch wire Techniques)依据对Andrews正常牙合六项标准,进而通过对托槽底部厚度、托槽的轴倾角以及转矩角的各项设计以达到消除三个序列弯曲。这种设计大大简化了临床椅旁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这也是直丝弓与方丝弓的一项区别。
排齐牙齿:指改正牙齿的拥挤错位,将牙还位于牙弓上应占据的生理位置,其中包括控制切牙牙轴的唇舌向位置及后牙牙轴的颊舌向位置,即牙弓长度与宽度的调整及改善牙弓形态。
牙弓整平:指将不正常的或病理性代偿的上下牙弓合曲线变平,常通过前牙的压低或后牙的升高或二者的共同作用以改善异常的合曲线,便于牙的移动和颌位的调整。一般常使用高弹性弓丝进行排齐,弯制成标准弓形结扎于各牙的托槽,借助于弧形弓丝的回弹力及附加的一些牵引力的作用使错位的牙齿移入牙弓的目的。
弓丝顺序:0.014”→0.016”→0.018”→0.016”×0.022” → 0.018 × 0.025”Ni-Ti丝→不锈钢原丝(Dentalscience,专注口腔技术分享)
支抗控制:
①第二磨牙安放带环
②摇椅弓直立磨牙
③设计腭杠、腭托
④使用口外弓
⑤避免使用颌间牵引
切牙唇倾、前牙覆合加深、后牙近中倾斜(问题)
尖牙向后结扎、弓丝末端回弯、矫治力轻柔、加强后牙支抗(预防)
目标:该阶段的矫治包括拉尖牙向远中、内收切牙关闭拔牙间隙、矫治前牙深覆盖及上下牙弓间关系等内容,这是整个矫治过程中较为关键和疑难的步骤。矫治磨牙关系至中性。
方法:(Dentalscience,专注口腔技术分享)
①滑动法关闭(Bennett与Mclaughlin 1993年提出)
② 关闭曲法:一步法关闭(下颌)、二步法关闭(上颌)
弓丝:0.020”圆丝→0.018 ” ×0.025 ”方丝
力值:100~150克、颌内牵引(弹性牵引)
影响因素:
①牙弓整平不够 ②托槽与弓丝间摩擦力 ③ 弓丝、托槽、颊面管 等变形、损坏 ④咬合干扰 ⑤牵引力过小
一步法关闭(下颌)、二步法关闭(上颌)、尖牙远中移动
弓丝:0.018”或0.020”不锈钢圆丝
力值:100~150克,弹性牵引 内收切牙
弓丝:0.018”×0.025”方丝
力值:100 ~150克
上切牙舌移,下切牙唇移,下磨牙近移
下切牙舌移、上切牙唇移、上磨牙近移
①磨牙移位:磨牙近中倾斜、扭转、颊舌向移位、伸长
②尖牙倾斜、扭转、伸长
③牙弓变窄
④拔牙间隙过早关闭
⑤咬合关系紊乱(以上主要以支抗丧失所引起的多种情况)
①控制矫治力为100~150克
②通过充分排齐整平,托槽直线化,松结扎
③控制牙齿移动方式
④增加支抗牙数量
⑤以腭杠、腭托、舌弓、唇档、口外弓等设计增强支抗
目标:使牙齿达到排列美观,功能良好,咬合关系稳定的状态。
要求:
①恢复牙齿正常的近远中倾斜度(轴倾度)
②恢复牙齿正常的唇(颊)舌向倾斜度(转矩角)
③纠正牙齿旋转
④恢复牙齿的正常邻接关系
⑤进一步纠正中线
⑥牙弓形态与宽度调整
⑦牙弓垂直间关系调整
⑨尖窝关系调整
⑩保持已关闭的间隙
操作:
①调整牙齿带环与托槽位置
②弓丝的简单弯制(理想弓丝)
③颌间牵引的应用:调整Ⅱ、Ⅲ类颌关系,调整中线
④颌间垂直牵引:“N”形,“W”形,梯形等
已关闭的间隙散开:采用弓丝末端回弯或牙弓连续结扎
后牙或全牙弓前移过度(支抗丧失):加强支抗,控制矫治力
后牙颊移、牙弓增宽:减小弓丝后牙段宽度,弓丝后牙段
加冠舌向转矩
Hawleys保持器
牙弓舌侧固定丝保持器
• end •
推荐课程
快捷进入牙e课堂
茄子口腔医学
致力于传播前沿口腔医学知识,服务更多牙医和牙患
口腔视频
口腔视频发布平台,每天更新根管治疗、正畸、修复、美学、种植等各类视频
@茄子口腔医学
@牙e课堂
@口腔视频
编辑 | 茄子口腔医学公众号 内容 | 网络
免责声明 ▌本文遵循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许可协议,转载只需遵守共同协议即可。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或文献书籍整理,感谢原作者的分享,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