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贴——唇腭裂畸形的序列治疗

2023 年 8 月 30 日

   
概念

唇腭裂畸形的序列治疗体现了对于该疾病的现代治疗理念,即由多学科专家参(team  approach,TEAM),在患者生长的不同阶段,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患者牙颌面形态、功能和心理缺陷进行系统治疗,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第一阶段治疗


第一阶段的治疗一般在2岁以前完成,即婴幼儿期治疗。其治疗内容包括上颌基骨弓矫形治疗、唇裂修补术、腭裂修补术,以及语音训练等。



(1)唇腭裂婴幼儿上颌基骨弓形态与改形


1)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患儿上颌骨一侧裂开,形成一侧唇裂、牙槽裂和腭裂。上颌骨无裂隙的一侧较大并偏离中线。上颌基骨弓整形治疗目的主要是使基骨弓的两侧骨段靠拢,使骨段排列成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上颌基骨弓形态(图9-1)。


图9-1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上颌基骨弓改形

A.出生时上颌骨段的排列;B.唇腭裂手术后骨段发生位移;C、D.唇裂修复及上颌基骨整形矫治后上颌骨段对合情况


2)双侧完全性唇腭裂:

患儿前颌骨明显前突,远离上颌颊侧骨段的前缘,颊侧骨段向面中线塌陷(图9-2A)。其上颌基骨弓整形治疗目的主要是使前颌骨段后移与两颊侧骨段对位,形成接近正常的上颌基骨弓形态(图9-2B)。


图9-2双侧完全性唇腭裂的上颌基骨弓改形

A.左侧:出生时上颌骨段排列情况;

           右侧:唇腭裂修复手术后骨段位移情况。

B.唇腭裂修复及上颌基骨整形矫治后的上颌骨段对合情况



(2)上颌基骨弓矫形治疗—术前整形腭护板


1)腭护板的作用:

唇裂修补手术多在婴儿3~6个月进行。因此,正畸医师应在手术之前为婴儿制作腭护板或合并使用弹力带,进行上颌基骨弓矫形治疗,并能在手术前达到最佳对合位置,形成接近正常的上颌基骨弓与唇部的位置关系,更有利于唇裂的修复,提高手术效果。


由于新生儿的颅面骨相当柔软,容易进行早期整形,因而是上颌基骨弓矫形的良好时机。可在出生后1个月开始为唇腭裂患儿制作和戴用整形腭护板(图9-3)。不仅可以有效缩小颌骨裂隙,实现裂隙两侧颌骨的良好对接,而且由于腭护板盖住了裂隙,有利于吸吮功能的正常发挥,防止患儿的舌体或喂养物进入裂隙,保持舌位于正常的位置。一些语音病理学家认为,戴用腭护板还有助于今后语音功能的发育,该腭护板需要随着婴儿龈垫的生长和颌骨形态的改变而作相应的调整或更换。




图9-45 腭护板

A.普通腭护板;B.分裂式腭护板


2)腭护板的制作及戴用:


首先,使用个别或特别托盘及印模材取工作印模,灌注工作模(图9-4),在工作模上用蜡将裂隙填平,然后制作塑料腭护板戴入患儿口腔。如果固位不足,可以从唇侧伸出一钢丝连接体,用胶布粘于患儿面部上,以帮助固位(图9-5)。戴入腭护板后,可间隔3~7天复诊1次。对双侧唇腭裂患者,如果其前颌骨明显前突或上翘时,则需要使用弹力带及软纱布卷将前突的前颌骨逐渐压入(图9-6)。经上颌基骨弓矫形治疗后,即可进行唇裂修补手术。


(3)唇腭裂修补术:

唇裂修补手术一般在婴儿3~6个月实施。儿童语言发育在1岁半后就开始了,大部分唇腭裂儿童在腭裂修补后,语言发展与同龄的正常儿童并无明显差异。因此,腭裂手术一般在12~18个月进行。手术可使鼻腔与口腔分隔,并形成接近正常的腭咽闭合,为以后的腭咽部发育和语言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9-46 工作模



图9-47 腭护板戴入口腔情况

A.腭护板口内示意图;B.腭护板口外固定



图9-48 用弹力带将前突的前颌突压入


(4)语音训练:

对于腭裂患者,腭裂修补术后定期接受语音检查和语音训练是非常有益的。有少部分患儿因软腭肌群功能失调,可导致鼻音过重、鼻息声流失及构音等腭裂语音特征。针对这类患者,建议在2~3岁期间进行初步的语音发育评估,制订个体化语音训练方案,进行有计划



1.第二阶段治疗


第一阶段唇腭裂修补手术以后,随儿童牙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多数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颌畸形。唇腭裂术后恒牙错颌畸形患病率可高达97%。因此,进行第二阶段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1)乳牙期:

除下颌功能性移位引起前牙或后牙反颌需要进行早期矫治外,主要着重于定期观察患儿牙弓与颌骨的生长发育,建议患儿2岁以后每6~12个月复诊1次。另外,还应配合儿童口腔医师进行定期的牙齿防龋治疗及口腔卫生宣教工作。


(2)替牙期:

替牙期特别是替牙后期,机体处于生长发育快速阶段,唇腭裂术后对上颌牙弓与颌骨发育的抑制作用也逐渐表现出来,此期可采用上颌前牵引方法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矫治上颌骨矢状向发育不足。部分有牙弓狭窄病例者可进行上颌扩弓矫治。


牙槽裂植骨,唇腭裂畸形患者常常存在牙槽突裂,影响裂隙处或附近的侧切牙及尖牙的萌出。必要时可在替牙期的适当时机(一般为9~11岁),实施牙槽裂植骨术,以利于牙齿的萌出,也有利于以后的正畸治疗。牙槽植骨术后局部新骨的生长一般需要3~6个月时间,所以正畸治疗应在牙槽植骨术后6个月以后进行。牙槽裂较大时,也可通过牙槽骨牵张技术缩小裂隙,然后再进行植骨。


(3)恒牙期:

很多患者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早期正畸治疗,到恒牙期已出现明显上颌骨发育受限。此时可进行常规固定正畸治疗,矫治目的是继续进行上颌前牵引,扩大并调整上颌牙弓形态,排齐牙列,整平颌曲线,建立良好的咬合接触关系。在矫治设计时,上牙弓的减数要特别慎重,尽可能保留牙齿。对于仍残留牙槽裂者,仍可进行牙槽植骨手术,然后通过正畸矫治将错位牙齿移至植骨区排齐。对于初次唇裂手术效果不理想者,此时可以进行二期唇部修整手术。


(4)成人期:

对于部分唇腭裂患者,唇腭裂手术后继发严重的颌骨畸形,表现为面中部明显凹陷,全牙列反颌。对这类患者单靠正畸手段难以达到效果,需在生长发育完成后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术前正畸治疗不仅是为了排齐牙齿,整平颌曲线和调整牙弓形态,而且要纠正牙齿代偿性倾斜,为手术作好必要的准备。此外,对于严重上颌骨发育不良与后缩患者,可以选择上颌骨牵张方法,可以使上颌骨有效长度增加超过10~15mm,有效治疗严重上颌骨后缩畸形。术后还需要进行咬合关系的精细调整和矫治后的保持。


根据唇腭裂的现代治疗理论,唇腭裂畸形的治疗应是一个长时期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颌面外科、整形外科、口腔正畸、儿童口腔、口腔修复、语音病理、耳鼻喉科、儿童心理、遗传学等多学科领域。因此,唇腭裂患者的治疗,应强调相关学科的联合参与,加强协作,才能有效提高我国唇腭裂治疗的整体水平。


本文摘编自《口腔正畸学(第6版)》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仅作为分享参考,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请理性阅读。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 bingq 2021 - 2023

email:1024347665@qq.com

京ICP备150598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