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取模的基本流程
做中国最值得信赖口腔科普
助力您寻找靠谱的口腔医生
当种植体完成骨结合后,将进入下一步的修复阶段。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首先来看这样一个病例。
患者A1的46种植术后3个月,口内检查见软组织健康无红肿,愈合基台已完全穿出牙龈,垂直修复距离尚可;根尖片显示种植体周围无低密度透射影。对于这样一个病例进行了种植体水平的常规取模
取模流程
Procedure
取模前,46种植体愈合基台完全暴露于口腔,检查垂直修复距离充足,根尖片检查种植体骨结结合良好。
取模前准备:准备相应种植系统的螺丝刀、转移体、愈合基台、托盘
旋下愈合基台,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清洗种植体周围的牙龈袖口。
连接转移体,必要时拍摄根尖片辅助检查转移体就位情况。
选择托盘及印模材。
取下转移体,连接种植体替代体
这里需要明确,转移体和替代体是什么以及其具体的作用原理。
转移体主要是用来转移种植体在口内的位置、轴向,按其设计的不同,分为开窗式转移体、非开窗式转移体、抗旋转移体、非抗旋转移体、种植体水平转移体、基台水平转移体,且不同种植品牌的转移体外形设计又各不相同。
无论是哪种外形设计的转移体,都有两个部分且具有共同特点的结构:
①抗旋部分:进入印模材料获取转移系统稳定性的部分,如印模帽、转移体本身沟槽及倒凹的抗旋设计。
②连接部分:与口内种植体内连接或基台形成精确、稳定连接的部分
替代体的功能就是在石膏模型中代替患者口内的种植体,就其功能而言,其外形设计同样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①颈部具有与种植体相同的内连接结构,保证其与转移体的连接和种植体与转移体的连接完全一致
②体部具有抗旋结构(红色方框),保证其在石膏模型内位置稳定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本平台会及时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