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颧种植术”是瑞典人Brånemark 教授发明的一种通过颧骨固定种植牙的技术,是当今难度最大的种植技术,俗称“无土栽培术”。 “穿颧种植术”是上颌骨严重骨吸收情况下的一种有效替代治疗方法,可被用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治疗,是将种植体植入到人体较硬的骨头——颧骨,它可避免传统种植术取骨、植骨等手术风险,只需在上颌植入4至6颗种植体,种植修复后,患者咀嚼力恢复可达天然牙的95%,稳定性强,可长期使用,能明显缩短种植治疗周期。 穿颧种植技术虽优势明显,但难度非常大,所用的植体是传统植体的3~4倍,因此一点微小误差就可导致末端的严重偏离。必须详细了解手术区域中邻近的动脉、静脉和神经,一旦对这些解剖结构造成损伤,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眼部损伤或与神经有关的功能障碍。
穿颧种植技术对的软硬件和医生要求极为严苛,必须有专业口腔仪器提供立体支持确保度,术前需详细进行手术计划,不仅要了解双侧颧骨的情况,还应进行常规的全身及口腔颌面部的专科检查,排除相关禁忌症的存在,才能确保种植手术的顺利实施。
颧骨种植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萎缩的患者,二是因外伤、肿瘤切除等因素所致的上颌骨缺损患者。急性鼻窦感染患者,系统性疾病无法耐受手术患者以及上颌骨或颧骨骨质异常的患者不应接受颧骨种植治疗。而慢性鼻窦炎、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以及每日吸烟超过 20 支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或行为矫正后可进行颧骨种植。
通过文献复习,建议将上颌骨分为三个区域。1 区:上颌前区;2 区:前磨牙区;3 区:磨牙区。A. 骨量充足的 1 区及双侧缺骨的 2、3 区:建议 2-4 颗传统轴向种植体位于 1 区,双侧 2 或 3 区各加一颗颧骨种植体。B. 骨量充足的 1 区及一侧缺骨的 2、3 区:建议缺骨侧 2、3 区一颗颧骨种植体,对侧 2、3 区及 1 区采用常规种植体。C. 缺骨的 1 区及骨量充足的 2、3 区:一颗颧骨前种植体加后方常规种植体即可。D. 1、2、3 区均缺骨:4 颗颧骨种植体即可。
因为颧种植体的长度是传统植体的 3~4 倍,因此起点的微小误差就可导致末端的严重偏离,所以术前应详细进行手术计划,CT 检查对于了解双侧颧骨的情况必不可少。患者还应进行常规的全身及口腔颌面部的专科检查,排除相关禁忌症的存在。
既往每一位患者都在经鼻腔插管的全身麻醉下来实施手术的,后来麻醉方式改变为采用利多卡因配伍肾上腺素做上牙槽神经(前、中、后)及腭神经(后、鼻腭)阻滞麻醉,而现在麻醉方式已经简化为静脉注射或口服镇静、止痛药物加局部浸润麻醉即可。
过去颧骨种植手术是在上颌第二前磨牙腭侧区设计手术入路,作者指出该方法创伤较大,患者恢复期长,不推荐使用并对颧种植手术入路进行了改进,分为以下 5 种。
颧骨解剖导航入路(ZAGA)0 类:上颌骨前壁平坦,植体从牙槽嵴顶进入,途中位于上颌窦内。ZAGA 1 类:牙槽嵴顶进入,途中穿行于上颌窦前壁。ZAGA 2 类:牙槽嵴顶进入,途中穿出上颌窦前壁,植体及前壁间无间隙。ZAGA 3 类:牙槽嵴顶进入,途中穿出上颌窦前壁,植体及前壁间有间隙。ZAGA 4 类:牙槽嵴顶颊侧为起始方向,植体直接进入颧骨。
经过上述 5 类手术入路进行的颧骨种植体在 3 个月的骨整合时期后单独或协同常规种植体即可完成义齿的修复,其稳定性与义齿修复与普通常规种植体无异。
穿颧种植的利弊
穿颧穿翼手术的优势在于不需要通过植骨、上颌窦提升等方式就能得到良好种植成果,尤为适合骨量重度不足的情况。也可以实现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即刻负重,当天就能完成手术,方便快捷!它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穿颧穿翼手术对医生技术经验以及医院硬件都有很严苛的要求!建议在进行穿颧种植体植入时,动态导航可以进行术前评估,术前设计,定位系统的实时追踪、轴向以及颧骨穿出点的全程引导: (一)术前评估
术前评估所有纳入患者口腔基本状况,包括张口度、下颌牙列、余留软腭的功能、唇颊舌的功能等。术前对于缺损进行评估,了解缺损腔大小、深度、边缘软组织情况、与截骨边缘的关系等。拟定种植体工作平台的理想显露位置(图2)。
(二)术前设计
术前获取患者上颌骨缺损的口内印模,根据缺损形态以及下颌牙列情况应用放射阻射材料制作临时阻塞器修复体。行薄层螺旋CT检查,获取患者颧上颌骨螺旋CT数据,以及临时阻塞器修复体的CT数据。导入Simplant 3D软件(比利时Materlialise公司)进行拟合,利用阻塞器的切迹压痕形态来间接确定口鼻瘘的边缘,进而确定种植体修复平台端的最理想位置。然后,导入软件自带的颧骨种植体数据,以种植体能够在颧骨内获得最大接触面积为种植体末端的最理想位置(图3)。将得到的虚拟手术方案保存为STL格式文件后导入Brainlab工作平台(德国博医来公司),进行导航规划。
(三)导航下植入颧种植体
采用Brainlab工作平台通过面部解剖标志扫描法进行定位配准,对手术进行导航。术中经口内缺损边缘切开黏膜,向上分离,寻找上颌骨截骨断端。当发现骨断端之后,沿上颌骨表面向上分离,注意保护眶下神经。经上颌骨表面向后上方显露颧牙槽支柱以及颧骨体中下份,利用导航探针来确认种植位点并用记号标记。将种植手机以及钻针与导航系统配准后,将钻针顶在种植位点,调整手机方向,使钻针与虚拟手术方案的规划路径一致(图4A)。此时,缓慢启动钻针,术者自由手控制钻针方向始终与规划路径重合,推动钻针前进,直至钻针突破颧骨体表面骨皮质。逐级扩孔后,按照虚拟手术的方案,植入相应长度的种植体。此时,种植体修复平台应在口鼻瘘缺损边缘或略凹进鼻腔侧。缝合软组织创口,术毕(图4B)。通常情况下,在每侧颧骨上植入2枚种植体。
(四)修复缺损
植入颧骨种植体3个月后进行阻塞器修复。口内印模,个别托盘制作,获取种植体工作印模。面弓转移上架(将石膏模型固定在上架上,确定上颌咬合平面与眶耳平面关系)。4枚种植体之间采用个性化三维切削钛支架或铸造支架连接,支架采用螺丝固位固定在种植体上。在阻塞器修复体组织面制作金沉积栓道(图5),通过精密附着体形式与支架进行连接。阻塞器在调试后进行磨改或重衬,最终完成修复体制作,进行缺损修复。
(五)随访与功能评估
患者佩戴颧种植体支持式阻塞器行使功能,在修复完成后1年时进行随访并采用阻塞器功能评分量表(obturator functional scale, OFS)评价口腔功能[3],共包括咀嚼食物困难、吞咽液体时有渗漏、吞咽食物时有渗漏、与术前语音比较、公共场合说话困难、说话时有鼻音、词语发音困难、说话困难、感觉口干、对外观不满意、上唇麻木、不愿与人交往、阻塞器佩戴困难、上唇不自然、前牙区放置卡环15个条目。因本研究中不涉及到前牙区放置卡环的情况,故统计其余14个条目中完全没有困难、有一点困难、很困难的例数。(部分内容来源于:《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21年5月 第37卷 第5期)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转载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牙科先锋正式向广大读者约稿啦!!!
不管是新闻线索还是原创文章,只要贴合我们的主题,内容新颖有趣,我们都照单全收!优质投稿还有惊喜礼物送给你!投稿传送门:403996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