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根本治不好的吗?
做中国最值得信赖口腔科普
助力您寻找靠谱的口腔医生
目前牙周病已经成为口腔领域最重要的话题,医师遇到这样的患者往往觉得“复杂”,患者听到患了此病则是感到“郁闷”。很多患者当被告知要做牙周治疗,因为恐惧而一拖再拖,导致牙周问题加重。那么,患者为什么会对牙周治疗有这样的态度呢?
很多人认为,牙周炎是治不好的,甚至有人还说牙周炎是牙齿的肿瘤,只有牙没了才会好。这里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牙周炎只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不是什么不治之症,经过规范的治疗,牙周炎是可以控制得很好的。
与牙周炎的极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牙周炎患者的极低就诊率。
事实上,除了少数知名口腔院系的牙周科患者较为集中外,很多医院口腔科的牙周专科,则显得更为冷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牙周炎患者「消失」了。
为什么?这和两个广泛存在的误区有关。
➊牙周炎不是上火
牙周炎最初表现为牙龈炎「刷牙出血」,这也是最佳的干预治疗时机。
但大多数人此时却认为这是「上火」,执念于自己在家「祛火消炎」。
「有炎必消」的思想根深蒂固,大量患者被「千错万错,消炎不错」的「黄金法则」误导,铺天盖地的「神药」广告应运而生。
但没有哪种「神药」能根治牙周炎。
且不论大量「神药」缺乏循证医学支持,即使是通过循证验证的牙周临床常用药: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也只是牙周专科治疗中的辅助用药。
牙周炎不是上火,治本的关键更不在祛火,也不是靠声称能祛火的神药和牙膏,而是控制牙菌斑。
➋不是牙掉光了镶新的就行
许多患者总认为:牙周炎不是什么大病,能拖就拖,等牙掉光了再镶一口假牙就行。
殊不知全口活动义齿,不仅功能比天然牙齿相差一大截,咀嚼效力不高,使用也不方便。全口种植义齿也是一种选择,可以较好地恢复咀嚼功能。
但现实是,并不是每个无牙患者,都拥有「口腔里开一辆奔驰」的财力。
牙周炎的诊断一旦确立,即预示着漫长而繁琐的序列治疗,这比早期单纯的牙龈炎治疗要复杂得多。
不仅花费不在一个档次,同时涉及到个人长期口腔卫生管理与维护水平的差异,疗效也因人而异。
于是,牙周炎的治疗在中国成了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似乎永远绕不开「治不好」的恶性循环。
牙周炎会导致牙龈萎缩,即使牙周炎治好了,萎缩的牙龈也恢复不了了,所以牙周炎治不治没啥区别。
牙周炎确实会造成牙周组织的丧失,例如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等。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再生性治疗技术的应用,牙槽骨和牙龈都已经可以实现再生了。只是目前还暂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患者恢复牙周组织的愿望,但这一新的技术足以对牙周炎的治疗带来希望。
牙周炎太容易复发了,治了也没有用。
牙周炎复发的原因确实比较复杂,但积极治疗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对疾病的康复是有意义的。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少患者虽然经过牙周治疗控制了感染,但是他们并没有改变之前不良的生活习惯,牙齿的局部环境没有完全改变,牙周炎发作的局部促进因素仍然存在,所以牙周炎是容易复发的。预防牙周病首先要认真刷牙,正确地刷牙是控制菌斑的关键。其次是不要忽视早期症状,正常的牙龈是不会出血的,发现牙龈出血要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另外,还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戒烟限酒。
●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
牙周炎还与我们身体的整体状况息息相关,常见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都会加重牙周炎。如果身体其他系统出了问题也可能导致牙周炎的复发。所以说,牙周组织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除此之外基因等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经常听到患者说“我爸爸(或妈妈)的牙齿就这样”。当然,遗传因素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
所以,患者一旦得了牙周炎,要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综合治疗,不要轻易放弃。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身体;预防并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定期口腔科复诊,随时发现并解决牙周问题。
牙周炎患者通过定期的维护治疗,牙周组织是可以长期保持健康的,这也是经过很多临床研究证实的结论。
与牙周炎的诊治困境相比,预防的惠民性和优越性,就显得极其显著。
早期干预和行为改变,基本上可以防止晚期牙周炎的无牙窘境。
所以,如何正确、有效地预防牙周炎?
早晚正确地刷牙
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超声洗牙
逐步戒烟
此外,对于牙周炎易感人群,牙龈未退缩者,需要掌握牙线的使用,已经退缩者,则选择牙间隙刷或冲牙器辅助。
需要强调的是,定期洗牙并不仅仅针对牙周炎患者,而是所有人。
洗牙能高效清除菌斑牙结石,维持牙龈健康,将牙周炎的始动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
90% 中国人的牙齿,正在被这种疾病杀死,而他们对此毫不知情——这一切,大多本可以避免。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本平台会及时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