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70周年特稿】一位恩师 一本刊物

2023 年 9 月 19 日

 点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快速关注本刊官微       





作者:孙玉娟

作者单位:国药前景口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引用本文:孙玉娟. 一位恩师 一本刊物[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8(8): 743-744. DOI: 10.3760/cma.j.cn112144-20230409-00146.



2023年,《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历经风雨,已经走过70个春秋,作为这本刊物的读者、作者和资深编委( 图1 , 2 )[ 1 , 2 , 3 , 4 , 5 ],我的恩师戚道一老师却于2022年6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心爱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每每想起此事,我都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想起在戚老师身边学习和工作的日子,也会想起他在临床工作之余,埋头书桌,一页一页翻看《中华口腔医学杂志》,逐字逐句审读批阅文章的情景,眼睛不禁湿润了。

图1 1984年中华医学会口腔工作会议(北京)


图2 1985年《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专家合影(苏州)


1993年夏天,我如愿考取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口腔科主任戚道一老师的硕士研究生,当我兴致勃勃地前去报到,走进戚老师那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办公室时,立即被眼前的书柜吸引了,书柜里整齐地码放着《中华口腔医学杂志》自创刊以来的所有样刊,旁边的书桌上还放着一本打开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手写文字。后来我才知道,在已出版的杂志上写“评论”是戚老师的习惯( 图3 ),这个习惯他保持了几十年。

图3 戚道一教授点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文章示例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是戚老师的心头宝,每次编辑部用牛皮纸信封将杂志寄到科室,戚老师审读完毕,都会把杂志重新放回牛皮纸口袋,生怕弄坏了。退休之后,编辑部将每期杂志寄到戚老师家里,戚老师把家里的小餐厅布置成书房,一方小餐桌变成了办公桌,上面堆放着正在审读的杂志。每次我去家里看他,老人家都会用牛皮纸口袋装几本杂志送给我。


在我的记忆中,在辛苦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戚老师总是会抽出时间参加编辑部的审稿会,对编辑送来的稿件认真审阅,反复斟酌,甚至不放过每一个标点符号,对稿件中涉及的文献资料更是没有半点马虎。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审稿中,戚老师对其中的参考文献存在质疑,手头又没有可供查阅的工具书,便连忙赶往医院的图书馆,当时医院的图书馆在地下一层,戚老师过于着急,不小心摔倒了,造成腰椎压缩性骨折,住进了医院。在病房休养期间,戚老师忍着伤痛,继续审稿写“评论”。


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日子里,我跟着戚老师学习设立研究课题,查阅文献,写综述及开题报告。我当时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在戚老师倾注心血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戚老师知道后,帮我选定题目,逐字逐句修改文字,包括标点符号。我的这个愿望终于在1998年实现了,当我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文章《笑气吸入清醒镇静法用于拔牙术的临床研究》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第33卷第1期上发表时[ 6 ],我最想说的是:谢谢您,敬爱的戚老师。


一位恩师,一本刊物,伴随了我的青春,见证了我的成长。虽然戚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老人家送给我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始终陪伴在我的身旁。我相信,上帝会在天堂里安放一张宽大的书桌,戚老师会继续在那里审稿写“评论”,继续做杂志的编委。

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转载请获得本公众平台许可*




© bingq 2021 - 2023

email:1024347665@qq.com

京ICP备150598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