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70周年特稿】回忆20年前的一篇“读者来信”

2023 年 9 月 22 日

 点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快速关注本刊官微       





作者:王勇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引用本文:王勇. 回忆20年前的一篇“读者来信”[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8(8): 747-747. DOI: 10.3760/cma.j.cn112144-20230524-00213.



笔者并非口腔医学专业学历背景,得益于口腔医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需求,于1996年正式进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是国内第一个成立独立建制专职口腔数字化技术研发实体科室的口腔医学院。进入数字化研究中心后,笔者开始以自学结合课堂旁听的形式进行口腔医学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并主动与口腔医学各专业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请教。几年后,在工作中涉及口腔医学中特有的一个字:𬌗(1930年,华西口腔医院的周少吾教授首创“𬌗”字,1945年,邹海帆教授将“𬌗”正式收入《牙医学字典》,至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了)。笔者为理工科背景,又是从事口腔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研发工作,1998年开始也从事相关的教学工作。首先想到从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希望查全查准,才发现中文主要的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医学、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等)当时并不支持“𬌗”字的存储、显示和检索。追溯一番才发现是当时的各类计算机操作系统(个人电脑的Windows或服务器的Unix等)的系统字库中没有包括这一特殊的中文字。基于对信息技术的敏感,笔者认识到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中文汉字编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字符集以及字体库、输入法等。另一方面,为解决当下日常学术交流,也可以结合最流行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造字功能进行统一编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容易,但总得有一个开始,于是笔者想到在口腔行业影响力最大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写了一篇约400字的短文发给编辑部,很快收到了回复,并得到了杂志编辑的认可,以“读者来信”的方式刊登于杂志( 图1 )。应该说这篇“读者来信”多多少少促进了这一问题的解决。据了解2010年Unicode编码收录了“𬌗”字,2013年开始有更多的口腔同行发声呼吁,今天部分Windows操作系统、部分手机、部分输入法已经有了一些解决方案,相信最终一定会全面解决这一问题。

感谢《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也祝贺她70岁生日快乐,祝愿《中华口腔医学杂志》越办越好!

图1 发表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5期的“读者来信”

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转载请获得本公众平台许可*




© bingq 2021 - 2024

email:1024347665@qq.com

京ICP备150598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