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垂直骨增量技术效果最好?

2024 年 1 月 18 日


(文/CMT小枫)

众所周知,严重萎缩的牙槽骨在种植前或种植同期需要行垂直骨增量(VRA),但事实上,VRA的技术敏感性较高,其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结果往往难以预测。许多研究报道了不同VRA技术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种植体留存率的数据,来探讨不同VRA的效果。究竟哪种VRA技术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最少?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哪种VRA技术的效果更好?

图片来自于书籍《垂直向和水平向牙槽嵴增量
意大利的一项大样本Meta分析给出了答案,该研究第一次将种植体周围骨吸收作为主要研究结果,比较了不同时间段,不同VRA技术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相关性,以及评估了不同VRA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种植体留存率和成功率等指标,以期为临床选择适合的VRA技术提供参考。该研究2023年12月19日在线发表于《临床种植牙科及相关研究》(Clin Implant Dent Relat Res)杂志。

该研究检索了1996年1月-2021年1月期间,纳入患者数≥10例,且随访时间≥12个月的3881篇VRA研究,包括随机临床研究(RCT)、非随机临床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经过筛选最终纳入43篇文章进行数据提取,11项为RCT, 15项为前瞻性队列研究,17项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随访时间12 ~ 12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1.0±27.8个月。经过数据处理比较不同随访时间,采用不同VRA技术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情况。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随访时间包括:短期随访时间(12 ~ 24个月)、中期随访时间(24 ~ 60个月)、长期随访时间(≥60个月)。

对比的VRA技术包括:GBR、Inlay植骨、Onlay植骨、牵张成骨(DO),以及骨片技术(SBB)。

研究分别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对比,第一个层面是所有研究数据的对比,第二个层面是所有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的对比,第三个层面是仅包括RCT研究数据,其中第三个层面的数据证据具有最高级别。

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不同随访期内不同VRA技术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效果对比,以及不同VRA技术的骨增量效果、稳定性、并发症发生率和种植体稳定性。


中短期效果——早期骨吸收与设计有关,GBR效果似乎更好

在12-24个月内的短期随访期内,整体研究数据对比显示所有VRA技术的种植体周围平均骨吸收为1.0mm(0.28~1.08),与天然牙槽骨骨吸收情况相当。在后续的中期随访中,所有VRA的平均骨吸收<1.0mm,并且在这一阶段之后,大多数种植体没有出现额外的骨吸收,种植体周围黏膜也大多保持健康。该研究显示早期出现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在不同种植体品牌之间似乎有所不同,因此推测早期VRA技术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似乎多与种植体设计和种植基台连接有关。 


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GBR组(0.61mm)中短期出现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显著小于Inlay植骨组(1.47mm)和Onlay植骨组(2.18mm)。


长期效果——SBB和GBR效果似乎更好,Onlay植骨效果似乎不稳定
在大于60个月的长期随访中,整体研究数据对比显示所有VRA技术的种植体周围平均骨吸收为1.62mm(1.13~2.10)。但SBB(0.56mm)和GBR(1.11mm)的效果明显优于Inlay植骨(1.99mm)、Onlay植骨(1.59mm)和DO(2.60mm), 其中Onlay植骨的效果不稳定表现出高变异性[1.59 mm (0.80–2.37)]。

VRA技术骨增量效果——SBB和Inlay植骨效果似乎更稳定
VRA技术后获得的垂直骨增量,最大为9.9mm,最小为1.7mm;VRA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 VRA后获得的垂直向骨增量,该数值代表了VRA技术后获得的骨增量的稳定性,对该数值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哪种技术显示出更稳定的种植体周围骨水平,而不依赖于骨增加的量。研究发现,对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维持影响更小的两种技术是SBB和Inlay植骨。

并发症发生率——Inlay植骨后容易出现感觉异常

外科并发症发生率:整体VRA技术的平均外科并发症发生率为19%,其中Inlay植骨技术的外科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并且常常表现为感觉异常,这种情况也通常会在几天内消失。


生物学并发症:整体VRA技术的平均生物学并发症发生率为16%,这种并发症通常是由于植骨后部分骨丧失或完全骨丧失导致影响骨增量的最终效果。


种植体留存率和种植成功率——GBR效果优于Inlay植骨

VRA后整体的种植体留存率和种植成功率分别为97.9%和92.2%,与不进行VRA的种植体留存率和种植成功率接近。但不同VRA手术方式会影响种植体的最终效果,如Inlay植骨的种植体留存率和种植成功率均低于GBR(94.6%比99.9%,83.6%比98.2%)。


以上Meta分析研究为我们临床选择适合的垂直骨增量技术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大家在选择不同垂直骨增量技术方面还有哪些方法或技巧,欢迎留言区一起探讨呀!


编辑:CMT小枫
监制:CMT飘飘



商务合作:刘先生 13521808316



『口腔科普小今 是《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面向大众开设的口腔健康教育平台。在这里有一位靠谱的“小今医生”,希望用说白话、接地气的方式轻松愉快地传播普及口腔医学专业知识,提供权威、准确、实用的口腔健康信息。点击关注我们,有眼光!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 bingq 2021 - 2024

email:1024347665@qq.com

京ICP备150598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