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不正畸,有些间隙也能自己关上吗?
拔牙间隙关闭的有利因素:
上颌拔牙、12岁之前、出现根分叉之后
这项来自瑞典的研究,借助大样本人群的公共健康数据,筛选获得155例拔牙患者、203颗第一磨牙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第一磨牙拔除的平均年龄为11.4岁。
研究的主要结论有三个:①上颌第一磨牙拔除后,在不做任何干预(正畸)的情况下,间隙关闭的成功率高达94.1%。②12岁之前,拔牙间隙更容易自然关闭。③需要考虑第二磨牙发育阶段的影响,在出现根分叉至根尖发育前,拔牙间隙更容易自然关闭。
正畸治疗对间隙关闭的影响
拔牙位置对间隙关闭的影响
从拔除第一磨牙的年龄考虑,12岁之前拔牙的间隙更容易自然关闭,与12岁之后相比,OR为4.5∶1,P=0.032。可见趁着年轻时更适合拔除有问题的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发育阶段的影响
将牙齿从牙胚至萌出的发育阶段分为A/B/C/D/E/F/G/H,以第二磨牙作为评估对象,最有利的发育阶段是E-F(出现根分叉之后),其次是A-D阶段(出现根分叉之前),而G-H阶段(根尖开始发育至完成发育)则不利于第一磨牙的拔牙间隙关闭,三者的OR为11.9∶3.1∶1,P=0.015。
对于下颌,这种优势更为突出,三者的OR为42.9∶10.1∶1。
其他影响因素
[1]Ong DCV, Bleakley JE. Compromised first permanent molars: an orthodontic perspective. Aust Dent J. 2010;55(1): 2-14,105. (原文图片引用如下)
[2]Patel S, Ashley P, Noar J. Radiographic prognostic factors determining spontaneous space closure after loss of the permanent first molar. 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 2017;151(4): 718-726.
[3]Williams JK, Gowans AJ. Hypomineralised first permanent molars and the orthodontist. Eur J Paediatr Dent. 2003;4(3): 129-132.
原文题目:Spontaneous space closure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early extraction of the first permanent molar: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using radiographs
商务合作:刘先生 13521808316
『口腔科普小今』 是《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面向大众开设的口腔健康教育平台。在这里有一位靠谱的“小今医生”,希望用说白话、接地气的方式轻松愉快地传播普及口腔医学专业知识,提供权威、准确、实用的口腔健康信息。点击关注我们,有眼光!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