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不正畸,有些间隙也能自己关上吗?

2024 年 1 月 23 日




第一磨牙在整个牙列中的位置和功能非常重要,如果第一磨牙出了问题要拔,拔掉之后通常会制订治疗计划预缺牙间隙,比如通过正畸关闭间隙,或者通过种植牙填补间隙。

但是,如果第一磨牙早期缺失时,还处于口颌生长发育阶段,缺牙间隙可能会在不加干预的情况下,发生适应性地自然关闭。那么,哪些情况下的间隙容易关闭、哪些不会关闭呢?通常关注的影响因素有:年龄,缺牙位置(上颌或下颌),邻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牙)的发育和萌出情况,第三磨牙是否存在。基于这些因素,下面分享一个关于拔牙间隙关闭的最新研究结果,或许能为大家临床规划提供帮助。



01

拔牙间隙关闭的有利因素:

上颌拔牙、12岁之前、出现根分叉之后

这项来自瑞典的研究,借助大样本人群的公共健康数据,筛选获得155例拔牙患者、203颗第一磨牙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第一磨牙拔除的平均年龄为11.4岁。

研究的主要结论有三个:上颌第一磨牙拔除后,在不做任何干预(正畸)的情况下,间隙关闭的成功率高达94.1%12岁之前,拔牙间隙更容易自然关闭。需要考虑第二磨牙发育阶段的影响,在出现根分叉至根尖发育前,拔牙间隙更容易自然关闭



纳入研究的病例资料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年龄为19~20岁,曾在6~15岁拔除1颗或多颗第一磨牙;②在拔牙前(6个月以内)留有根尖片或曲面体层片的影像资料,能够显示第一、第二、第三磨牙以及第二前磨牙的情况;③在19或20岁时也有根尖片或曲面体层片的影像资料,用于评估当前牙列间隙的情况。
该论文2023年12月14日在线发表于《安格尔正畸医师》(Angle Orthod)杂志。

02

正畸治疗对间隙关闭的影响

研究对象中,37例患者接受了正畸治疗(治疗时间在3~43个月不等),166例患者未接受正畸治疗,据此也进行了分组分析。
结果显示,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中,91.9%(34颗)间隙成功关闭,只有8.1%(3颗)间隙没有关闭。未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中,84.3%(140颗)间隙自然关闭,15.7%(26颗)间隙没有关闭。

图1:该研究中的病例资料数据

对于没有做过正畸治疗的患者,研究者又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更加具体的分析。

03

拔牙位置对间隙关闭的影响

拔除上颌或下颌的第一磨牙后,上颌拔牙间隙更容易自然关闭,成功率为94.1%(80/85),仅5颗不成功,该成功率甚至高于前述正畸治疗后的成功率(91.9%)
下颌拔牙间隙自然关闭的成功率为74.1%(60/81),有21颗不成功。
上颌相较于与下颌的优势比(OR)为16.9∶1,P<0.001。

04
年龄对间隙关闭的影响

从拔除第一磨牙的年龄考虑,12岁之前拔牙的间隙更容易自然关闭,与12岁之后相比,OR为4.5∶1,P=0.032。可见趁着年轻时更适合拔除有问题的第一磨牙。


05

第二磨牙发育阶段的影响

将牙齿从牙胚至萌出的发育阶段分为A/B/C/D/E/F/G/H,以第二磨牙作为评估对象,最有利的发育阶段是E-F(出现根分叉之后),其次是A-D阶段(出现根分叉之前),而G-H阶段(根尖开始发育至完成发育)则不利于第一磨牙的拔牙间隙关闭,三者的OR为11.9∶3.1∶1,P=0.015。

对于下颌,这种优势更为突出,三者的OR为42.9∶10.1∶1。


06

其他影响因素

该研究中也分析了其他影响因素,包括第二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的角度(以>10°为标准判定近中或远中倾斜),第二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的垂直关系(分为4种垂直关系:完全萌出、位于牙冠水平、位于牙釉质-牙骨质界与根分叉之间、位于根分叉与根尖水平之间);以及与第二前磨牙相关的测量数据(将其远中接触点与邻牙的间隙分为4级:<1 mm、1~2 mm、2~4 mm、>4 mm),希望评估第二前磨牙自发向远中移动的可能性,但这些因素中都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
第三磨牙是否存在,对于第一磨牙拔牙间隙能否自然关闭也没有显著影响。

图2:该研究中为分析第二磨牙、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的角度和垂直关系的测量示意图



既往相关研究[1-3]中曾有论证:如果希望拔牙间隙关闭,拔除上颌第一磨牙的时间,最好在第二磨牙萌出之前,尤其在第二磨牙的牙冠超过第一磨牙的牙骨质-釉质界之前;而拔除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时间,建议在第二恒磨牙的牙冠已经完全形成,并且根分叉也已经形成之后,通常在8~10岁之间。这些结论与本研究基本相符。

[1]Ong DCV, Bleakley JE. Compromised first permanent molars: an orthodontic perspective. Aust Dent J. 2010;55(1): 2-14,105. (原文图片引用如下)


[2]Patel S, Ashley P, Noar J. Radiographic prognostic factors determining spontaneous space closure after loss of the permanent first molar. 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 2017;151(4): 718-726. 

[3]Williams JK, Gowans AJ. Hypomineralised first permanent molars and the orthodontist. Eur J Paediatr Dent. 2003;4(3): 129-132.




总之,第一磨牙对于正常咬合至关重要,如果第一磨牙缺失,会影响咀嚼功能,缺牙间隙会导致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单侧缺牙还可能会导致中线偏斜等。因此我们非常重视第一磨牙存在的意义,也会制订许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但如果存在以下这三种有利因素:①上颌拔牙,②患者12岁之前,③第二磨牙出现根分叉后,拔牙间隙也可能自发关闭哦,希望大家以此为参考而对确定治疗方案起到有益的影响。


大家在是否拔牙以及如何干预间隙方面
通常还有哪些考量或建议?
欢迎在留言区讨论交流


原文题目:Spontaneous space closure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early extraction of the first permanent molar: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using radiographs




文 / CMT佳境
监制:CMT飘飘



商务合作:刘先生 13521808316


『口腔科普小今 是《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面向大众开设的口腔健康教育平台。在这里有一位靠谱的“小今医生”,希望用说白话、接地气的方式轻松愉快地传播普及口腔医学专业知识,提供权威、准确、实用的口腔健康信息。点击关注我们,有眼光!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 bingq 2021 - 2024

email:1024347665@qq.com

京ICP备150598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