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牙槽神经与下颌智齿的关系
<<课程推荐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说起“智齿”,大部分人都会有极其深刻而痛苦的记忆:难以清洁、反复发炎肿痛、造成邻牙龋坏、顶歪前牙导致牙列不齐等等。真正到了“非拔不可”的地步时,大部分患者又会有很多担心与恐惧。在临床工作中,医生经常会被患者问到,智齿是不是靠近神经、血管?智齿拔除是不是难度大、风险高?会不会导致嘴麻?为了一探究竟,下面小编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下颌智齿与神经”的那些“是非纠葛”。
什么是下颌管?
下颌管(mandibular canal),亦称下牙槽神经管(inferior alveolar canal),是位于下颌骨骨松质间之骨密质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在拔牙前我们会拍摄全景片或CBCT,以评估智齿牙根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
如下图所示,在下颌骨内,该管行向前下,然后向前几呈水平位,当其经过下颌诸牙槽窝的下方时,沿途发出小管至各牙槽窝,以通下牙槽神经、血管的分支。下颌管在经过下颌第二前磨牙时分为粗细两管,细管行向正中线,粗管即颏管,行向后上外与颏孔相连,以通颏神经、血管。
在下颌神经管中,血管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位于神经之上,在下颌第三磨牙的根尖方,这种解剖关系更为稳定。
下牙槽神经的功能有哪些
下牙槽神经是混合性神经,里面既有运动神经,也有感觉神经,是下颌神经分支中最大的一支。在进入下颌神经管后,下牙槽神经沿途分支,分布于下颌牙之牙髓及牙槽骨、牙龈。穿出颏孔为颏神经,分布于下颌前牙及第一前磨牙的唇颊侧牙龈、下唇黏膜及皮肤。这也就是为什么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或损伤下牙槽神经后嘴唇会麻的原因。
下牙槽神经与下颌智齿的关系
从解剖结构上来说,下颌神经管在下颌智齿下方距离根尖很近,在某些情况下直接接触神经管管壁、甚至直接接触神经。
A:分离;B:接触下颌管骨皮质;C:直接接触神经。
在接触形式上,又是姿态各异,牙根尖直接接触神经、牙根骑跨神经、牙根倚靠神经等等。
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据文献统计,90%的下牙槽神经损伤是由拔下颌阻生智齿引起。下牙槽神经损伤后,可引起下唇、颏部、牙龈感觉迟钝或异常,部分患者兼有灼烧、刺痛、蚁走等异常感,长期的感觉异常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据研究报道,下牙槽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4%~8.4%,如果神经未发生断裂,一般患者都能在三到六个月内慢慢恢复,极少数患者会发生永久性损伤,不能恢复知觉,发生率为0.014%~3.6%。因此,在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时,医生都会谨慎操作,以避免下牙槽神经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金乾瑞, 谢志坚.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相关的下牙槽神经损伤危险因素评估[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 57(3): 258-265.
2、 张宗敏, 胡开进, 周宏志. 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防治[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4(9):5.
3、 耿温琦, 王收年. 下颌阻生智齿.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 Steel BJ, Surendran KSB, Braithwaite C, Mehta D, Keith DJW. Current thinking in lower third molar surgery. 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22, 60(3): 257-265.
5、 Matani JD, Kheur MG, Kheur SM, Jambhekar SS. The Anatomic Inter Relationship of the Neurovascular Structures Within the Inferior Alveolar Canal: A Cadaveric and Histological Study. J Maxillofac Oral Surg 2014, 13(4): 499-502.
6、 von Arx T, Hanni A, Sendi P, Buser D, Bornstein MM. Radiographic study of the mandibular retromolar canal: an anatomic structure with clinical importance. J Endod 2011, 37(12): 1630-1635.
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或文献书籍整理,感谢原作者的分享,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End
✦
编辑 | 茄子口腔医学公众号 图片 | 网络
免责声明 ▌本视频遵循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许可协议。部分内容源于网络或文献书籍整理,若内容或配图等涉及您的合法合理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往期推荐
日常如何进入牙e课堂